第一篇:市卫生系统年终工作总结
xx年年全市卫生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突出重大疾病防治,促进中医事业发展,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不断加强卫生行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推动各项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年终总结
一、继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
截止xx年年10月,全市进一步完善了疾病防治、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紧急救援四大体系和市、镇(乡、街)、村(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了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网上直报,提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处置能力。
二、切实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以民生工程为契机,以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全面落实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与艾滋病防控工作;全面推行结核病防治政策,继续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加强疫情监测,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按照早、小、严、实的原则,认真组织麻疹、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重点呼吸道感染疾病疫情监测和主动搜索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流行。
三、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项目建设为重点,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xx年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总计达506815人,参合率达95.33%,已覆盖全市农村居民95%以上,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就医和因病致贫问题。
四、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认真组织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开展全市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任务,加强了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加强市直医院、乡镇卫生院产儿科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管理。加快社区卫生发展步伐,认真贯彻落实《xx市xx年—2014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得到发展,为城镇居民提供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康复、基本医疗”六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大力推进卫生依法行政工作。
深入贯彻《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全面开展了卫生监督行动;继续推进食品量化分级管理;依法对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的食品、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消毒产品、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传染病管理等进行执法检查;与教育部门联合大力整治学校周边饮食卫生保障学生饮食安全;组织了春节、“五一”黄金周及全市“两会”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和打击“两非”行动。今年1~10月份,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1830人次,出动车辆218辆次,检查各类医疗机构537家次。其中警告92家次,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97家次,立案查处79起,罚款24.75万元,取缔无证诊所64家(户),没收非法行医的药品64箱(件)、医疗器械261件,查处群众投诉案件33件,其中上级交办的投诉举报件5件,查处违法组织义诊活动6起,查处违法违规医疗广告并责令改正2件。xx年年10月17日,我局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将xx年以来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中罚没的伪劣、过期失效的药品177箱予以集中销毁。认真组织采供血机构执法检查,确保血液安全。
六、加大卫生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继续实施医疗机构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集中投标采购工作,建立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规范合理用药行为;实行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收费;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岗位责任,严格诊疗规程,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就医环境,强化医疗安全,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积极开展卫生下乡活动,今年1-10月,卫生局组织开展卫生下乡活动共17次,接待群众义诊咨询12653人次,免费发放药品约1.6万元,发放防病宣传单(册)2万多份。大力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进一步开展卫生支农工作,积极实施市直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及对口支援闽北山区乡镇卫生院活动。
七、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
今年以来,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重点围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点,加强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制定了《xx市卫生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长效机制》,继续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宣传教育、自查自纠活动,严格控制医院医药费用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卫生局抓住政风行风评议的机遇,针对政风行风评议中的问题,在医疗机构集中开展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开单提成、收受“红包”、医疗服务态度差等不正之风治理活动,组织广大医护人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谈认识、摆问题、找差距、抓整改、订措施、促提高,进一步加强卫生行风建设。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进一步加强领导,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卫生行业形象改变,强化政务、院务公开工作,继续组织医疗机构做好全省第五批、第六批药品集中招标(跟标)采购工作,从源头上控制价格虚高,减轻群众负担,减少购销中的不正之风。继续加大投入,添置医疗设备和美化绿化环境,实行院长“接待日”活动,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医疗咨询制度、合理用药监督制度、院务公开制度、医生外出会诊制度、医疗收费和财务管理制度、行风评议制度等,规范就医、便民程序,方便了群众的就医需求,切实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医院为他们提供了周到、便捷的服务,促进了我市卫生行业作风的好转。
八、继续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和科技兴医战略。
继续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和中医名科、名医战略,突出中医特色优势,推进中医事业发展。抓好现有卫生人才培养,组织招募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大力引进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重点关注:
第二篇:卫生系统年终工作总结
县盐务治理局年终工作总结一文出自于【年终工作总结】栏目!
**县盐务治理局是于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七日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同意,将原**县盐业治理办公室更名为**县盐务治理局。主要负责全县食盐专营工作,贯彻落实盐业法律法规,规范盐业生产、经营活动,维护食盐市场经济秩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县盐务治理局在省、市盐务治理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县经贸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行政,以发展盐业经济和深化食盐专营为工作重点,加大盐政执法队伍建设和盐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盐业违法案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我县盐业市场经营秩序,经过全体盐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此处隐藏8009个字……区现有的公共场所底数:共有娱乐场所98家,游泳场所26家,洗浴48家,旅店、招待所 350家,美容美发440家。同时,建立起公共场所基础档案近500户。 5. 在“非典”期间,为防止“非典”蔓延,加强医院周边旅店、招待所卫生监督检查,及时向各单位发放了“公共场所卫生防病须知”,及时掌握高危人群的情况。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对两户发现“非典”病人的招待所发了“行政控制书”,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充分发挥了卫生行政执法的作用,有力地保证了各项防病措施的实施。对15家商场、5户宾馆的中央空调排送风系统进行检查与指导。 6. 防控非典期间做好恢复开放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剧场、影院的卫生监督工作 7. “迎十一 化妆品专项检查”中,重点检查辖区内大型商场11家,小商品批发市场4家,美容美发店10家,查抄假冒伪劣化妆品案值5万余元。 8.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共完成旅店业公共用品、用具涂抹30件;旅店业客用化妆品抽检20件;理发美容店公共用品、用具涂抹30件;浴池公共用品涂抹20件;浴池水采样10件;桶装饮用矿泉水和纯净水30件;游泳池水30件。
五、生活饮用水 1. 今年2月份组织召开了300余家生活饮用水产权单位及管理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西城区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会”,会上将创卫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进行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的培训,对创卫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2. 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了调查。完成了100余家的监督检查和摸底调查。制定了“西城区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监督工作方案”,实行层层负责制,责任到人。制定了工作进度表,有效地促进工作的开展。 3. 根据西城区二次供水设施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关于二次供水设施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西城区卫生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北京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于5月10日开始对全区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卫生监督员仅用20天的时间完成了此项任务,共检查二次供水设施431个,初步建立了全区二次供水
单位基础档案。同时,组织33家整改单位的负责人观看典型单位影像资料,促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解决问题,改变二次供水设施的落后面貌。 4. 在“非典”期间,紧急制定了《控制“非典”二次供水单位监督检查应急保障方案》,并起草了《关于防止“非典”疫情通过城市供排水管网扩散的紧急通知》,并将该通知向全区500家供水单位发放。重点对积水潭医院、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德外医院周边、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及指挥部驻地周边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检查,共检查供水单位109户。监测管网末梢水52件,水箱出口水30件。
第五篇:卫生系统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卫生工作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卫生系统上下群策群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卫生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机构】“十一五”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由“十五”末的132增至286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25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10个: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县中医院(二级乙等)、县妇幼保健所、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合疗办、县爱卫办、地病办、红会办,新增药品配送中心。乡镇卫生院15所(6个甲级卫生院,9个乙级卫生院)。营利性医疗机构22个,其中新增民办医院2所(友好医院、康复医院),新增个体诊所8个。驻县医疗机构2所(子北采油厂医务所,采油厂医务所)。规范化村卫生室249个,与“十五”末相比增加104个。全系统职工761人,卫生技术人员651人,五年来新聘人员145人,新增床位170张。
【医疗服务】县医院顺利通过了二甲医院的复审。中医院加强了针灸理疗专科建设,全面提升了诊疗能力。全县城乡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末,公立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24.5万人次,同比增加了2.2万人次,业务收入3785万元,同比增加了1185万元。
【基础建设】“十一五”期间中省下达**县卫生项目22个,中省市共下达资金约2739.2万元。完成了县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项目,改扩建了15所乡镇卫生院。建成规范化村卫生室222个。
【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与北医三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延大医附院和陕西中研院的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讲座,进行
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2014年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300余人。培训全科医生60人。完成乡镇卫生院院长的轮训,举办村医培训班16期培训126余人。提高了全县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疾病预防控制】2014年建立居民档案15万余份,建档率达76%,电子档案率为23.77%;全县0-7岁儿童建卡、建证率为100% ,十苗接种率达99%以上,乙肝疫苗接补率为99.76%。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8.22%;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06.62/十万;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达86.7%;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84.52%,糖尿病规范管理率75.77%,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率为97.43%;全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80%和75%。发现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为71.05%,治愈率达97.01%;开展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高危人群干预覆盖率达到98.36%,开展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全面开展了碘缺乏病、氟中毒、布病等三病普查工作,全县“三病”普查率为88.05%,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保持在为98%,8-10岁儿童甲肿率降低到3.81%。
【妇幼保健】2014年共出生活产儿2244人,新生儿建卡率100%。0-36月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4.6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0.91%。住院分娩率达95.07%。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未发生孕产妇死亡案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91‰以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农村妇女免费住院分娩2652人,补助率达91.91%,全部免费2400人,补助资金183.07万元。免费发放叶酸674人,补服率75%,有效地预防了出生缺陷的发生。县医院产科建设达标,已通过市级验收。
【卫生监督和爱国卫生】在各乡镇卫生院聘任了2-3名卫生监督员,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食品卫生,消除了安全隐患,预防了食物中毒事故发生。2014年发放审验许可证524个,达到100%的持证经营。对发现未取得健康证或患有“五病”从事食品卫生工作者,坚决予以
调离,2014年,健康检查3228人,查出“五病”43 人,“五病”调离率100%,无一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2014年圆满完成了省级卫生文明县城的创建工作。
【新农村合作医疗】2014年,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共有16.77万人,参合率达到95%,可筹集资金2515.5万元,人均筹资额150元。共有8755名住院患者得到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资金补助,补助资金1982.83万元,门诊补助12418人次,补助资金45.52万元,补助慢性病患者137人次,补助资金34.96万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