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名人名言短句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名人名言短句 篇一论文关键词:艺术语言;科学语言;语法单位;差异
论文摘要: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在语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对其作了比较研究。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相比,在词一级语法单位的差异性表现为词类的活用;在短语一级表现为变异搭配;在句子一级表现为多种修辞格的运用;在句群一级表现为整体设喻,在特殊的句群——篇章层级就表现为童话、散文诗等不同的语体。
艺术语言,也叫变异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所以,有的也把它叫做对语法偏离的语言,或者把它叫做破格语言。
科学语言与之相反,就是常规的语言,是定格的语言。
本文试从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丰富艺术语言学的语法理论。
一
语法单位是从语言材料中切分出来的语言的结构单位。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可以分为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一级的语法单位。从活动能力看,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自由语素也就是词,我们把它放到词汇一节去讨论。那么就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来言,我们认为不存在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上的差异性,因为语素仅是构词材料,根本没有进入交际领域,而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差异,是词语运用上的愁异,属于交际领域的。所以对于语素一级,我们认为没有差异性可言。
一般认为,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我们认为词不仅是备用单位,同时也是使用单位。如“狗”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是:狗,名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我们认为这里的名词“狗”是备用单位。我们再看下例中的“狗”:
(1)小赵心里更打了鼓,老李不但不傻,而且确实厉害。同时,他要是和所长有一腿的话,我不是收拾他,就得狗着他点,先狗他一下试试。(老舍《离婚》)
“狗”本是名词,是不可以带宾语的,但这里的“狗”却带了宾语“他”而转为动词。我们认为这里的“狗”就是使用单位。从五级语法单位看,对于“狗”的阐释只能从词或短语的层面,我们似乎可以把“狗他”看作是动宾关系的变异搭配,而学术界的动宾变异搭配一般是指下面这样的句子,如:
(2)当天空闪烁爱的誓言
骏马眼里
两条眠着的蛇
让大地的心脏
停止了跳动
(鲁若迪基《开满鲜花的草地》)
“闪烁”一般和“灯光、星光、眼睛”等名词搭配,“誓言”一般和“忠贞、坚定、铿锵”等形容词搭配,“闪烁”和“誓言”搭配在语义上不相容的,在这里,“闪烁”和“爱的誓言”的搭配就是动宾的变异搭配。并且,“闪烁”是动词,“爱的誓言”是名词,又符合动词和名词构成动宾关系的语法规则,各自没有词的转类现象。学术界的变异搭配通常指的就是这种语法形式上符合规则,语义上不能融合的词语搭配现象。骆小所先生认为,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语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作另一种词性用的修辞方式叫转品,有的也把它叫做转类。骆小所先生是把它放在修辞里论述的,我们认为,修辞属于句的层面,如比喻、比拟等,而“词类活用”属于词的层面,所以象例(1)中“狗”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我们就把它放在词一级语法单位里去研究,而不放入短语层级或句的层级。
词临时改变词性,我们称之为活用,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词的活用主要是一类实词活用为另一类实词,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代词活用为动词。也有虚词活用为实词,如副词活用为动词、语气词活用为动词。
二
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认为,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短语按照结构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助词短语十二类。我们认为短语一定是语法形式上能够搭配的,如定中短语,一般定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区别词、数量短语充当,中心语由名词充当,但是意义上不一定搭配,如:
(10)湿淋淋的笑声
在湿淋淋的阳光中
编织着湿淋淋的梦(马瑞麟《泼水节》)
“湿淋淋的笑声”在形式上可以搭配,“湿淋淋”是形容词,“笑声”是名词。而在语义上,“湿淋淋”一般和“头发、衣服”等名词搭配,“笑声”一般和“清脆、爽朗”等形容词搭配,“湿淋淋”和“笑声”在语义上是不相容的。所以我们认为骆小所先生对短语的界定更客观,“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比词大的造句单位。”在上述的十二类短语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助词短语一般不存在语义的不容合搭配,常见于科学语言。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中既有语义的溶合搭配,也有语义的不容合搭配,所以既存在于科学语言中,也存在于艺术语言中。
1.主谓短语。
(11)丧事少不了他
腮帮成山包
悲伤淹没了整个村庄(艾吉《笛手》)
“悲伤”是名词,“淹没”是动词,在语法上可以搭配,在语义上不能搭配,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2.动宾短语。
(12)她轻快的脚步,
踩疼我的目光。(孙少文《草原上的小姑娘》)
“踩疼”和“我的目光”是动词性结构和名词性结构的搭配,语法上符合常规,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
3.偏正短语。
(13)那支古老的歌谣
从早唱到晚
直到把山寨的旋律送进
汗渍渍的梦乡(鸟蛮兹佳《山路》)
“汗渍渍”是形容词,“梦乡”是名词,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以上是定中结构,我们再来看状中结构的例子,如:
(14)脚步无法企及
只有用目光攀摘(密英文《心事》)
“用目光”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攀摘”是动词,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4.动补短语。
(15)花金子:不怎么,我在家偷人养汉,美得难受。(曹禺《原野》转引自冯广艺《变异修辞学》)
“美”是形容词作中心语,“难受”是形容词作补语,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
三
骆小所先生认为,修辞格是为了 ……此处隐藏1086个字……。[2]例如:
桌上的书(名词+名词)
前进的路(动词+名词)
我的书包(代词+名词)
还有一类“名词/代词+方位词”的特殊定名短语,其特殊性在于方位词是否属于名词学界还没有定论。例如:
小河旁边(名词+方位词)
他们面前(代词+方位词)
2.名词和定名短语的语用差异
2.1成句功能差异
一般现代汉语语法理论将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成分。名词和定名短语在充当这六种成分时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有学者认为名词不能作谓语、状语和补语,而“定名词组”却可以作谓语和状语;还有学者认为名词和“定心名词短语”在成句和充当谓语方面的差异,并对某些现象加以解释。[3]
2.1.1独立成句时的差异
名词和定名短语都可以独立成句,学界称之为“名词性非主谓句”,但是二者在成句时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有强弱之分。例如:
冰雹!——罕见的冰雹!
书?——什么书?
在两组句子中,第一种以名词构成的名词性非主谓句脱离了具体语境,读者便无法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第二种以定名短语构成的名词性非主谓句即便脱离具体语境,读者仍能理解其含义。可见名词构成的名词性非主谓句对语境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定名短语构成的名词性非主谓句。
2.1.2充当分句时的差异
名词和定名短语都可以作为复句的分句。例如:
彩虹,快来看!
好香的粥,大家来尝尝。
名词和定名短语在复句中充当分句的能力有所不同。名词性的分句与包含谓词性成分的分句组成复句的情况单一,主要表达事物的存在。名词性的分句与复句中其他分句的关系简单,基本表现为顺承和并列关系。例如:
用手一摸,枪!(顺承关系)
花生,瓜子,还准备了大把的糖果。(并列关系)
定名短语构成的分句可以更自由地与动宾短语、主谓等构成的分句组合成复句。定名短语构成的分句与复句中的其他分句的关系更复杂,除了顺承关系和并列关系外,还有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例如:
这么大的雪,恐怕我们要迟到了。(因果关系)
那么多书,你们不读,图书馆的工作就浪费了。(转折关系)
这么冷的天,而且又这么黑的夜,我们还是住店吧!(递进关系)
2.2语义功能差异
2.2.1语义完整性比较
名词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归纳、概括、反映的过程。因此,任何名词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只是不同的名词抽象程度不同而已。在语意表达上,抽象程度越高的名词越需要用定语修饰,相应的定名短语就越有可能出现。举例说明:
在条件下——在已知的条件下/在艰难的条件下
在前提下——在这种前提下/在有利于事态发展的前提下
“条件”、“前提”均是抽象性极强的名词,不适用“在……下”的格式,而应该在指代性、描写性的定语修饰下,成为定名短语后才能用于“在……下”的格式。所以定名短语在语意表达方面比名词更具体、完整。
2.2.2语义冗余性比较
定语在句子中促进语义完整的同时,还会造成语义的冗余,使得定名短语与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存在重叠。例如:
高耸的高山——高耸的山
雾雨蒙蒙的城市下着小雨。——城市下着小雨。
可以看出定名短语比名词更容易出现语义上的冗余。
2.3语用功能差异
2.3.1信息传递功能的差异
总体而言,定名短语是一个降级的述谓结构形式,自身包含对定语和名词之间关系的微弱断定,往往可以表示成主谓结构“名词是定语的/与定语有关的”。[4]名词往往不是这样,它要么不包含这样一个述谓结构形式,要么难以转化为主谓结构的形式。其实存在于定名短语中的这种陈述命题在名词中都是通过预设完成的,而在“定语+名词”特别是“定语”为结构的组词中往往是明显呈现的。例如:
香肠一点儿也不香。
香喷喷的肠一点儿也不香
两个句子都是包含两个陈述结构的句子:“肠香”、“肠一点儿也不香”意思差不多,但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在第一局中,“香肠”是一个词,因此所谓的“肠香”是人们长期经过实验而预设的幻想词汇,而在第二句中,“肠一点儿也不香”是对前一预设句子的否定说明,因而全句只有一个逻辑断定,并不矛盾。在第二句中,“香喷喷的肠”是短语,第一句是明确显示的陈述,第二句则是对陈述命题的明确否定,全句有两个逻辑判断,句子的前后部分互相矛盾,所以是不成立的。
在定名短语中,定语可以用来负载新的信息,成为焦点。定名短语中的定语如若不重读,负载的一般是已知信息,而复合名词中的定语更是难以成为新信息。例如:
他今天买了一条黑裤子。
他今天买了一条暗黑的裤子。
两句都包含了两个述谓成分,其中的第一句是预设,负载的是次要信息,第二句则是主要信息,即所谓的核心信息,是对比焦点。
2.3.2表述功能的差异
有一类由“形容词+名词”构成的定名短语,定语是不定量的单音节形容词,而且基本上是极端对立的关系形容词。名词一般为双音节且高抽象性的名词,例如:小范围、宽领域、大幅度、深层次、全方位、快节奏。
这类定名短语与相应的名词有不同的表述功能,体现在这类定名短语可以做状语,而相应的名词却不可以。例如:范围调查、速度发展、层次交流、方位服务;大范围调查、高速度发展、深层次交流、全方位服务。
可以看出,这类定名短语在句法中主要承担修饰功能,这是它和一般名词的差异所在。
3.结语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在成句功能、语用功能和语用功能三个层面,名词和定名短语存在众多差异。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发现语言随着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一定弊端和不足之处,针对这一关乎人类交流、文化发展、社会文明的重要课题,推进两者在语功能差异的分析和研究,其中包括描写和相适应的解释。文化界的研究现状是这篇文章选题的探讨基础和缘由。我们普遍认为的定名短语是作为以名词为核心语的短语成分,这和名词相比,必然有其相同之处;而且定名短语是作为以定语为修饰语的短语,和名词相比也有其不同之处。不可否认,这种差异是普遍且客观存在的。举例说明名词和定名短语的众多差异,是希望讨论能够逐渐加深人类对现代汉语中名词和定名短语之间关系的认识,对于汉语教学和自然语言的交流技巧等实际应用有所收获,这不仅是从从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的,更是传承了我国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优良民族精神,研究和不断地对语法、语句进行指正和修改是语言文化的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然而目前我国的研究和探索这一环节还不够彻底,这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敏。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刘顺。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名人名言短句新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