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中考历史知识点要点归纳总结(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考历史考点知识 篇一1、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是什么?
答:男子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取代女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婚姻关系相对固定,首领都是男性。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2、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江大河流域?
答:大河流域的河谷地带,水源充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便于灌溉,有利于农耕,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古代文明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河谷地带物产丰富,鱼类资源丰富,便于渔猎事业的发展。
3、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是继郑和下西洋之后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走向整体发展起重要作用。
4、什么叫文艺复兴?它有何作用?
答:14世纪意大利最先出现了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的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者借助与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展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教会的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的新时代。
6、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7、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它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8、《人权宣言》是哪国通过的,为什么说它有进步意义?
答:是法国通过的。它宣称,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否定了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9、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产生有何重要作用?
答: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新动力又推动了冶金、采矿等工业部门采用蒸汽动力和新技术,而工业的发展刺激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产生。
10、《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于1848年2月,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个部分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11、美国内战的起止时间及意义:
1861年到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性质、内容及意义?
目的:为了使俄国尽快地摆脱落后状态;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内容: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征兵制,建立海军;鼓励发展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推行学校教育和提倡西欧生活方式;意义:推动了社会进步,巩固了沙皇专制制度,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俄国逐渐成为欧洲强国。
13、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是什么?
答:1861年,沙皇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其内容是:①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获得解放时,得到一份地,必须高价赎买。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意义: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4、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内容、意义。
性质: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提倡文明开发,大力发展教育。意义: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020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篇二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象形字的符号化→汉字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我国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实际上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是一种用来记事的方法。约定俗成,不同的绳结,或绳子的不同长短、颜色等,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不过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
为什么说到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因为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商周的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文字的演变及主要特征:
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
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 ……此处隐藏11025个字……想。
40、严复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思想,译著《天演论》,他的思想影响了戊戌变法。
41、近代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xx届xx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xx大: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43、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学府。
44、总结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战争的正义性
②将领、领导因素
③士兵浴血奋战
④人民群众支持
45、解放战争时期,与河南有关的历史:
1946年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挺进大别山
1948—1949年淮海战役
4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47、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五四运动
国际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英国宪章运动
48、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是他没有直接发动武昌起义。
49、二战结束的标志是日本投降,不是德国投降。
50、《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后来在俄国、法国、德国的干涉下,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清政府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六1.宗法色彩更加浓厚
成王时周公分封的诸侯国数量很多,对这些被封的诸侯,周王称其中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相对来说,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
2.同姓分封,范围扩大
对照《西周分封示意图》,不难看出同姓的诸侯在燕、鲁等地大有其人,打破了商朝同姓多内服的成例,使周王亲族的势力远达边鄙,扩大了周王的有效管辖范围。
3.义务更加明确
例如,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王,向周王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等;同时对周王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有时,诸侯大国可在周王授意下调动附近的中小诸侯国的军队,共同从事征伐战争。由于大国成为一方之长,所以又称之为方伯,有的方伯还被召入朝廷任职,辅佐周王。
4.逐级分封
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要以大宗的名分继续对自己的宗亲进行分封,这就使周王的势力随着血缘关系的逐级延展,渗透到诸侯国的每一个地区;商代未见如此严密的制度,商王对外服地域的控制力是很有限的。
5.等级爵位产生
被分封的诸侯,在爵位上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号,虽然从金文内容上看,尚未有等级差别具体如何不同的'记载,但已经分类定等级是可以确定的。
6.监国制度出现
周王为了防范诸侯叛乱,派人作为监官去监视他们。例如周灭商后,周武王令商纣王之子武庚仍居殷故地,管理殷民,同时又分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在其周围进行监视,称为“三监"。出土的铜器铭文证实,西周还派有一些监官到其他诸侯国去。这是周王对地方诸侯加强控制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中国古代确立监察制度的先声。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七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美国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反映的实质是: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2、《布雷顿森林协定》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4、世界银行的宗旨: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5、“布雷顿森林体系”特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积极作用:
①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②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③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
④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作用: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字,1948年1月1日实施。
2、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作用:积极——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消极——便于美国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八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扩张。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考历史知识点要点归纳总结(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